透析“网红”私募业绩业内反思:主动投资需回归极致的基本面研究|21私募通

来源:证券之星2023-07-22 12:42    阅读量:14109   

2023年上半年,A股分化行情令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林园、李蓓、但斌、梁宏等一众知名主动型私募基金经理,是否经受住了本轮极致行情的考验?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私募“大V”队列中,新思哲投资韩广斌、嘉越投资吴悦风的投资业绩相对突出,这两位基金经理近三年、近五年的收益率表现也相对较好;而林园、李蓓等私募“大V”的投资业绩暂时落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私募在上半年“错失”了AI行情,但当前仍不打算过多参与。

“后续如果能挖掘到高确定性、高赔率的股票,才会进行配置。”有私募人士表示。

私募“大V”业绩分化

或是因为传奇的投资经历,或是因为敢于发表言论,近几年,林园、李蓓、但斌、韩广斌、吴悦风等知名私募基金经理,各自在社交媒体或投资社区中,吸引了一批拥簇者。

不过,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最终仍然要以中长期投资能力“服众”。

根据Wind统计数据,在已披露净值表现的主观股票私募基金中,今年上半年,但斌所管理私募产品的最高回报率为39.84%,最低回报率为-7.36%;他所管理的17只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约为15.07%。

而林园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在由林园担任基金经理且有数据披露的14只基金中,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回报率为0.73%;表现较弱的基金,回报率为-11.84%。

这也是年内私募“大V”投资业绩走向分化的一个缩影。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23年7月17日,在社交媒体或投资社区拥有过万粉丝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旗下至少有两只产品披露上半年业绩的基金经理共有22位。

其中,有7位基金经理任职于50亿元以上管理规模的大型私募。除了上文提及的林园、但斌,还包括李蓓、任仁雄、梁宏、王一平、韩广斌。

任职于5-50亿元管理规模私募的基金经理有9名:支东兴、李刚、陈宇、李育慧、范建平、曾文凯、杜可君、卢桂凤和董宝珍。

此外,还有6位任职于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包括吴悦风、方锐、牛春宝、黎仕禹、关善祥和林存。

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这22位私募大V的平均收益为3.77%,首尾业绩差达52.84%。

“今年的市场非常的多变,结构性的分化也非常的明显,导致今年私募整体的业绩分化很大,尤其是传统的医药、消费以及前几年高景气的新能源、光伏等板块,今年的表现都不及预期,反而大家关注较少的TMT和中特估板块有比较明显的业绩增长。”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样的市场环境,非常考验私募管理人的交易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造成了私募大V的业绩分化。

拉长时间来看,李蓓、陈宇等4位基金经理近三年收益率表现超过100%,吴悦风、牛春宝近三年收益率表现分别达到58.72%、84.92%。而但斌、任仁雄等6位基金经理近三年收益率为负数。

成也AI,败也AI

不同私募“大V”对AI板块的理解、跟进速度确有差异。

今年上半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率表现均比较突出的吴悦风,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有相当多的仓位配置在人工智能以及数据要素板块,几乎是在3月取得不错成绩的唯一解。未来一段时间,继续看好整个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数字中国行情,这也将是持续1—2年的大级别主线行情。

吴悦风目前为嘉越投资合伙人、基金经理,拥有17年从业经历。他的社交媒体账号名为“月风投资笔记”,该账号在社交媒体、投资社区,合计吸引了近300万粉丝。他的投资策略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绝对收益多头策略。

相比之下,上半年业绩欠佳的私募基金,希瓦私募基金在7月中旬举办的交流会中坦言,旗下产品业绩不佳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即为“持仓采取哑铃策略,适度均衡,但没有抓住AI的机会。”

该公司谈到,公司投研团队一直在持续研究学习AI方向,年初也提出要高度重视AI,但目前对A股大部分公司在AI方面的商业模式并没有看得很清楚,因此没怎么配置。

对此,该公司表示,我们内部也做了一些检讨:一方面要保持定力,在投资上保持一定钝感,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高敏感性。

不过,“当下AI板块已经这么火爆,公司可能不会过多参与,配大量资金进去也并不可取。后续如果能挖掘到高确定性、高赔率的股票,才会进行配置。”该公司投研总监指出。

另有基金经理表示,对于AI板块,市场热度过高,如果前期没有跟上,其当前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赛道。

此外,虽然上半年投资业绩承压,林园仍然对后市充满信心。

林园近日在持有人大会上坦言,“现在是比较难熬的,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他认为,现在是牛市初期。“上涨的时间只有5%,我们都是在里头等,只要等到了,就会有好结果。过去无数次证明,只要你拿得住,就会有好结果。”

竞争加剧:需回归基本面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来,一些量化私募逐步崭露头角。量化私募“吊打”主观明星私募的话题频频引发市场关注。

在A股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背景下,量化私募是否有可能代替主观私募成为市场主流?

“主观基金主要做的是研究企业,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建仓,获利了结。也就是说主观基金主要做的是‘基本面+交易’这两个功能的合体。目前的量化,主要是在做交易,可能各种信号不同,但本质上是做交易。”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解释。

该研究中心认为,量化对主观的替代可能是结构性的,未来即使量化的超额收益下降,主观也难以全面回升。换言之,那些“基本面分析不行,用交易来凑的基金经理”,可能很难迎来业绩回升。主观投资要回到量化难以做到的一块,更加深入考察基本面,特别是基于人与组织的判断。主观唯有极致的基本面才能胜出。

胡泊认为,未来,主观型私募基金一方面要对未来的市场有更多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面临量化带来的竞争,尤其是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的提升,对主观型私募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因为人工智能可能对各种信息的理解速度和处理速度,会远超人脑。因此,未来的主观私募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可能是我们大家都需要面对和商榷的。”他进一步谈到。

关键词:

责任编辑:白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