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这样“一条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它就是北京中轴线,被誉为京都的“脊梁和灵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既是一条历史文化轴线,也是一条发展轴线,并且不断向南北延伸,引领北京城走向未来。自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北京中轴线一路生长,其保护和修缮也没有停下脚步。在数字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下,古老的中轴线正在借助数字科技等手段,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为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由北京市文物局和首都博物馆承办的“辉煌中轴”展于3月28日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进行常设展出,其中,大量应用了京东方艺云带来的各类显示终端与数字多媒体技术,借助数字科技,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活起来”的中轴线文化。据报道,这是首都博物馆将展览叙事空间进行数字剧场化的首次实践。
“数字化”的北京中轴线有什么?
中轴印象,始于序厅。序厅作为展览的开端,通过展标、立屏和地屏,向观众讲述古人掌管人间时空礼序的过程,让观众对于“中”的概念有初步视觉认知。由此开始,展览按照“壮美中轴”“文化中轴”“永恒中轴”三个部分依次展开,对中轴线进行系统的精彩演绎,震撼再现中轴线的独特魅力,营造一个古今相通、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中轴线文化体验空间。
当观众走进壮美中轴空间时,渐暗的灯光下,只见7.8公里的中轴线被浓缩在一个16米长的沙盘之上,结合小间距LED高刷屏幕以及立体高清投影技术,呈现日升日落 、星斗变换 、春夏秋冬等动态景象,让观众在精彩的光影中沉浸式感受中轴线的文化魅力。沙盘两侧还通过条形屏对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等18个核心遗产点进行三维动画详解。
穿过“文化中轴”巨型拱门,八大作工艺、光绪帝大婚图册、祭祀乐舞等多媒体展项随即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光绪帝大婚图册展项中,以具有类纸显示效果的BOE画屏为载体,对中轴线上的皇帝大婚场景进行高清逼真地展示。在博物馆光线比较暗的场景下,BOE画屏也能做到低亮的同时不损失画面色彩,让观众获得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在祭祀乐舞展项中,通过LED曲面屏动态模拟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生动还原祭祀礼仪中的情境特点,让祭祀乐舞队“活”起来。在现场,一名前来看展的年轻人激动地说道:“还是这种动态的效果更让人印象深刻!”
迈入永恒中轴线展区时,观众可以通过BOE画屏观看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性时刻,沉浸式感受中轴线从古至今的发展。在展览尾声的“我在中轴线上”,摆成“中”字型的BOE画屏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参观与互动,地面上呈现中轴线上的各个遗产点,观众站在对应位置上时,画屏上便出现该建筑的实景图,实现与建筑的拍照留念。
本次展览中还有来自故宫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17家单位的53组件文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文物的说明系统均采用了京东方艺云的低碳电子纸技术,通过智能电子墨水屏进行文物介绍说明,具有超低能耗、内容更换便捷、安全性高等优势。
数字为翼,为文化发展插上翅膀
伴随着新时代的需求和新型文化业态的推进,相关的政策保障、技术应用和服务规范等也逐渐成熟。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文化数字化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
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在国家政策和现代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我国文博行业的数字化已取得不错的成果。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85%的博物馆基本普及了数字化技术。以故宫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积极拥抱数字化的先头兵,深入发掘馆藏文化资源,借助数字科技对博物馆的藏品、场馆与运营管理进行赋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近年来,以京东方艺云为代表的一众企业正在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和积累数字文化成果,催生更多的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据悉,京东方艺云作为全球首个数字艺术显示国际标准和健康显示的制订者,致力于“让有文化味的健康显示无处不在”,通过数字科技为文化中国的建设蓄势赋能,先后助力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首博中轴线特展等头部文化机构和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动,让文化借助科技之力“活起来”。
文化与数字科技的双向奔赴,将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引擎,激发新活力,促进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关键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