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午12时12分,李健一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在轨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低轨量子密钥分发试验卫星,电磁组合体试验双星,南岳科学星等6颗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运载火箭是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一种固体运载火箭,搭载6颗卫星,用于空间探测,大气密度探测等相关技术验证和试验应用
许多创新丰富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的家族谱系。
李一号首飞成功,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家族谱系,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这种火箭有什么特点
央视记者李宁:李健一号现在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起飞推力200吨其主要功能是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卫星
Li—1运载火箭为四级固体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设计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均进入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领域的先进行列此外,许多新技术都是首次应用
中国力学院航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杨一强:这个型号我们有6项关键技术,其中13项是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比如我们看到的一级发动机,装药量71吨,推力200吨我们第一次用这么大的70斤装,这么全装,整个燃烧室是T700的碳纤维外壳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我们采取了三平一纵的方法总装是水平的,运输也是水平的对发射塔的依赖性很小如果是紧急情况,火箭准备好了,可以实现整点发射从先进性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和国际主流的固体火箭运载火箭相媲美
此外,这种新型号火箭通过飞控软件的优化,减少了火箭体部件,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箭的经济性。
中科院力学所航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杨一强:相比传统火箭,我们箭上的产品数量减少了50%,地面设备减少了80%以前一个段位1200万到300万,现在控制在几十万我们整个火箭的结构不到一千万,这在一些传统火箭中是不可想象的
低成本灵活发射适合卫星快速组网。
在各种创新技术中,火箭上的航电一体化设计以及李健一号采用的地面测量,发射和控制新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发射成本,简化发射流程,非常适合中小卫星载荷的中低轨道低成本快速组网发射。
Li—1火箭采用了火箭上自主研发的航电一体化设计电气系统是火箭的神经和大脑,负责控制整个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和运动,采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
中科院力学所航天飞行科技中心信息电子技术部主任朱永权:我们的受控对象包括各级喷管和姿控发动机还有分离控制,各级分离都由航电系统控制
研制团队将火箭的控制系统和测量系统集成到一个航电系统中,并将负责各种功能的控制设备的设计集成在一起,减轻了火箭的重量重量释放后,它可以携带更重的航天器,从而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
除了火箭航电系统的一体化设计,研制团队还简化了火箭测试和发射的流程,只需要两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火箭发射。
央视记者李宁:在李健一号的发射过程中,实际上只需要这两台电脑这个负责操作,这个负责健康监测在点火过程中,我们只需要点击批量执行,这个系统就会自动按照流程进行打开点火,这次点火就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系统出现故障,都会自动弹出窗口通知你是继续还是处理故障,这样这个过程就大大简化了
中国力学院航天飞行科技中心信息与电子技术部主任朱永权:整个过程的设计都是基于我们箭上设备的使用情况,比如我什么时候在,我需要哪个设备工作,我需要测什么数据,我需要进行什么试验等根据测试设计,我会安排整个过程安排好流程后,就到了这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过程
一箭六星通用卫星平台上线。
今天发射的李健一号成功地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卫星长什么样你承担过什么科学任务
央视记者李宁:这次李健一号搭载的六颗卫星中,这颗是它的主星,总共640公斤它被称为空间新技术实验卫星,承载四大类15个载荷,涉及新材料,新技术,太阳观测,地球观测,红外观测等
Li—1搭载的主星由中科院研制生产整颗卫星携带了中国科学院为设计的科学任务独立开发的最新科学有效载荷在验证技术的同时还能完成多项科学探测任务
除了新的科学载荷,主星还搭载了新研发的全铝自由曲面相机,高性能AI芯片,无毒凝胶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进行载荷验证这些有效载荷将一起搭载在卫星平台上,相关验证将在轨道上完成
。关键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