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多地持续高温天气,超长待机的酷暑让人印象深刻气象部门和研究专家的提醒表明,未来我们很可能面临地球越来越热的局面2022年夏天过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未来或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济南,深圳,三亚,广州等城市的写字楼,办公室开始探索区域集中供冷或许,区域集中供冷可以成为我们应对热浪的选项之一
区域集中供冷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最近几天,记者走进济南解放东路一家酒店相比室外36摄氏度的高温,室内26摄氏度的室温凉爽舒适这家酒店的空调不是来自空调,而是来自集中制冷它使用的冷源是两公里外的南方能源中心济南
由济南能源集团旗下济南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建设的南方能源中心,是中国北方地区冷热联供领域最大的项目,为济南市中心商务区提供集中供热和供冷服务自去年试运行以来,已覆盖制冷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主要服务于区域内写字楼,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用户,预计明年将达到50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所谓区域集中供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设立集中供冷站准备冷源,替代公共建筑自建的分散供冷系统,然后将冷冻水通过输配管网输送到供冷站经过冷交换后,大约7到9摄氏度的冷冻水被输送到每个用户的末端空气托盘系统
在我国南方,由于夏季降温的时间长,需求量大,很多城市出现了集中降温作为深圳新开发的城市中心,前海计划在该地区建设10个冷却站和90公里的市政冷却管网制冷服务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可实现全年不间断制冷它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区域冷却系统之一
前海已将‘区域集中供冷’列为公用事业,纳入市政公共设施目前已有三个制冷站投入运行,21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正在使用集中供冷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建平说
在海南,2021年9月投入运营的海棠湾三亚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项目,为海棠湾公共建筑提供集中供冷服务目前一期工程供冷量130万平方米,越来越多的酒店加入了集中供冷的队伍
此外,广州大学城,北京中关村等地区也开始使用集中供冷模式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强说,他们参与设计的河北大学新校区和石家庄职教园也采用了中央冷站深圳超级总部基地,广州金融城等多地也在前期规划或建设集中供冷项目
能源管网利用率提高,成本相对降低。
记者发现,集中供冷具有集约用地,高效节能,移峰填谷,减少产能,有效避免重复投资等特点,更适合在城市CBD等商业建筑密度高的地区推广应用。
付建平说,按照传统的降温方式,商业,写字楼一般采用自建中央空调降温每栋建筑都需要在顶层配备一个大型的制冷机房和一组冷却塔前海实施的区域集中供冷,重点是在一个公共空间的地下和屋顶,在半径不超过1.5km的范围内建设制冷机房和冷却塔,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用于集中供冷的高效节能机组效率更高,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济南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张表示,经测算,区域供冷系统比每栋建筑单独使用中央空调节能12.2%左右,一次能源利用率更高,碳排放量更低预计济南CBD集中供冷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
在北方城市,集中供冷与集中供热采用同一套管网系统,大大节省了重复建设成本和空间资源原太原市集中供冷项目负责人赵说,集中供冷冷启动后,供暖系统管网在夏季也能发挥作用,提高管网系统利用率
集中供冷的价格也备受关注经济南市相关政府部门共同研究,济南CBD区域集中供冷收费模式实行接入费加计量供冷价格两部制目前,用户普遍选择每平方米110元的接入费和每千瓦时0.63元的计量冷却价格集中供冷费是按制冷量结算的,计量用的是电表不用就没有成本,省心又省钱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酒店管理公司综合部张子豪说
以曾经的海卓悦金融中心为例这座办公楼的中央供冷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35元的接入费和每千瓦时0.56元的使用费计算,用户初期投资1711万元,比自建节省一半以上年降温费用约1363万元,可节约约38万元
因地制宜加强规划引导
集中供冷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吗太原热电集团总调度室主任史光辉说,居民用户对供冷的需求个性化程度很高,集中供冷普遍不理想同时,用户数量,入住率,使用时间等都是影响集中供冷进入住宅区的重要因素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由于二次重建成本较高,成本因素会劝阻大部分使用者付建平认为,如果能找到成本更低的集中供冷模式,未来的房子也可以纳入集中供冷范围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白寿岳表示,与集中供热相比,集中供冷在中国整体上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针对集中供冷运营商初期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可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促进集中供冷的推广使用
根据消息显示,山西太原集中降温工程于2000年启动,涉及太原火车站和太原市公安局,总降温面积4万多平方米每年集中降温时间为6月底至8月底但运行14年后,由于冷源电厂转型升级,冷却面积不增加等多种原因,于2014年暂停
专家认为,集中供冷必须先行规划,作为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特许经营在新区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同步规划集中供冷,供冷站设备,冷却塔,供冷管道等应与产业规划,建筑规划,市政规划相配套,通过同步建设降低建设成本,投入使用后发挥规模效益
此外,各地要根据降温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出台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冷站周边建筑业主选择使用集中供冷功能,提高运营商持续运营能力,规范行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